兴之路,盛之家——第十六期

兴之路,盛之家——第十六期


红色阵地   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
工友之家   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
安全宣传   做好冬季安全生产,这五大因素别忽略!
公司要闻   悦生活,从“心”出发—《职工心理健康-压力管理》
学习园地   如何区分感冒和支原体肺炎?
员工风采   工作需要目标
 
1、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突出强调“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地位,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提出的要求,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对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根本性价值,准确领会“第二个结合”对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性作用,推进“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思想精髓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时,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这意味着要把二者“结合”好,必须首先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然后再进一步将“思想精髓”与“文化精华”联结起来、贯通起来,使两个方面由相互契合走向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真理属性之中。作为揭示客观世界本质与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改变命运、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社会、思维等各个领域充分展开,展现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学科向度,构建起一个内容丰富而大气磅礴的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与逻辑、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中,创造性地揭示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内隐到外显、社会形态由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整而清晰的发展图景和发展路径,以本质联系和规律引导的实践力量与概念判断推理和分析综合的逻辑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前途指明了方向、昭示出未来。马克思主义融世界观和方法论于一体、勇于诉诸行动并志在实践改造、坚守人民立场和社会发展规律,具备了“科学”所应有的全部要素,是真正具有科学性并把科学性贯彻到底的思维结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缘于其科学属性、真理体系、实践旨趣,缘于其唯物立场、辩证思维、人民情怀。
       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真理属性之中,我们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就是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并具有精神支撑地位的核心要义,是能够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思维凝结。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同角度予以揭示和说明。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们创立的理论体系中的辩证法内容,强调其实践创造的方法论意义,视为我们“研究历史的指南”“行动的指南”;列宁将唯物辩证法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认为“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毛泽东同志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实事求是”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给予方向指导和方法指引。
       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务必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核心与实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精准地而非粗略地、科学地而非机械地、有效地而非徒然地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正是科学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地位与引领功能得以充分印证,进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不断取得胜利。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要求我们在学习、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能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必须在全面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着力运用其思想精髓去联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必须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厚、博大精深。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成果、经典性内容。寓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母体”之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内涵的凝聚、精神气韵的表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功能的彰显、动能力量的支撑。这样的“文化精华”,必是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
       对于精华糟粕兼具的传统文化,我们党历来采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的科学态度。一方面,我们自觉礼敬民族历史,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实事求是地整理挖掘,坚决克服无视历史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和唯传统至尊的复古主义;另一方面,我们科学辨析文化优劣,充分发掘其中的优秀内容和精华成分,使历经千百年洗涤冲刷磨炼、得到反复检验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与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从“中华传统文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这样的层层递进与渐次深化,鲜明地体现出我们党认知思维的深化与鉴识境界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视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视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就是在“文化精华”意义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凝练概括和精确阐释。
       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我们必须在科学辨析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内涵、使之由价值判断向事实判定转化过程中,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着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丰富政治智慧服务于执政党治国理政实践、能够以充沛价值思想润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以正心修身理念作用于人的德性养成与素质提升、能够以完备人际规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以深厚民族精神凝聚华夏儿女共襄复兴伟业、能够以包容和谐思维推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都是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着力发掘、大力弘扬的精粹内涵。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结出丰硕成果。
       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必须在彼此契合中让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明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的原则遵循和根本路径,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要通过“结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有时域、空间和功能、作用上的差异,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二者在瞩目关切的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具有贯通融会的可行性与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则是二者相互契合并有机结合的共同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引领,亟待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其文化生命力,尤需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与激活来呈现自身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功能;马克思主义则需要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并实现新的飞跃,需要不断彰显自身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汲取中国古代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有机结合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远古走入现代,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由以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这样的努力,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在彼此契合中让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我们必须抓住相结合的重点任务和实质性要求,在已有成果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二者联通起来进行比照鉴识,确认共通之处,找到差异所在,明晰互补空间,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其一,确认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认知对象和着力方向上,共同瞩目于人类社会及其要素关联、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共同发展,都推崇思想理念的经世致用与务实品格。马克思主义对“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的强调,与追求“知行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对立统一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分为二”“中庸”智慧等,都在认知观点上具有相通性,在内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其二,找到差异所在。马克思主义关注历史变迁及其发展规律,具有宏大叙事、格局纵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偏于群体秩序与人为修行,带有伦理道德、心性养成风格。这种差异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二者互为融通的可能区域。其三,明晰互补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知行观、和谐观、伦理观、诚信观及人文观念、道德精神、民族气节等方面的阐述,都有着互为借鉴的丰富内容。“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的修身养性理念,互补空间宽阔,定能助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人的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领域实现进一步创新发展。
       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马克思主义以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使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彼此契合中互相成就,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威力必将进一步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将进一步充分发挥。
2、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的出版发行,是亿万职工群众、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悟《论述摘编》的精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系统梳理、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我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3、做好冬季安全生产,这五大因素别忽略!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影响不容忽略。冬季寒冷干燥,时而还会出现强风、浓雾、冰冻等恶劣天气,这些因素都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1、低温寒潮
       持续低温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冻伤,致病,致死);低温及衣着臃肿会影响人的感知和运动机能,从而引起误操作或滑跌等造成间接伤害或事故;低温还可能造成电子元件、塑料和金属构件等失效从而引发事故。
2、雨雪冰冻
       由于雨雪冰的物理作用(重力、动力、相变、渗透等)而造成房屋、道路、管线等设施损坏或垮塌,道路路面湿冻打滑,电线、电器等设施损坏,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临时封闭,可能导致电力、交通、通信系统瘫痪,水、气、煤、油等供应中断。
3、天干物燥
       室外落叶等可燃物增多易于引发火灾事故;厂房车间容易产生静电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等。
4、采暖或防护措施不当
       煤炉、热水器等安装使用不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密闭空间作业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衣服鞋帽穿戴不当引发摔倒、高处坠落、自行车和摩托车翻倒等意外伤害。
5、节庆假期影响
       冬季节假日较多,元旦、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相对集中,受到烟花爆竹销售储存、举办节庆集会、人流物流相对集中等因素影响,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人群拥挤踩踏和交通运输事故等多种生产安全事故。
冬季安全生产勿大意
       冬季安全生产如何防范事故发生?快来一起学习!
4、悦生活,从“心”出发—《职工心理健康-压力管理》
       为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心理危机识别工作,学会做好自身心理干预、合理排解工作压力,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身于工作和生活,陕西兴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特邀请了宝鸡市悦上心理工作室-刘丽琴老师,为全体职工作心理健康与压力调试专题讲座。
       刘丽琴老师从“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来源”、“压力的影响”、“疏解压力的方式”四个维度,结合各年龄段职工面对的具体压力和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针对兴盛新材人员的特点,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压力的来源、过度压力带来的伤害及如何开展压力诊断,并且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多种科学解压的方式。
       讲座通过幽默有趣和互动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如何缓解学习压力。全员进行了压力自测,更方便快捷了解自己近期的心理压力状态。同时,讲座上,刘丽琴老师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采取数据比较、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着重从心理健康的内涵、认识压力、了解情绪、如何调节积极心态等方面进行了辅导,对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现场交流解答,帮助广大干部职工缓解工作压力,掌握正确调节心理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素质。
       此次培训有效增强了广大职工对自己心理危机信号的识别技能,提高了自助、助人的意识,学会了如何更好自我调节,让大家能更有序的为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培训是短暂的,但影响是长久的。相信每一次的驻足休憩都是为了更有力地前行,心理健康阳光,照亮人生。
5、如何区分感冒和支原体肺炎?
       不少科普已经说过,感染肺炎支原体≠得了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以肺炎命名的支原体。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可能没有症状,可能仅仅是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感冒,对症处理即可,通常能自己恢复),还可能是支气管炎。
       引起肺炎,只是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众多结果之一。
       如何区分感冒和支原体肺炎?可以看看这张表:
6、工作需要目标
       稻盛和夫写的《干法》这本书,一经出版,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稻盛和夫27岁时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 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稻盛和夫还创立了经营哲学一-“稻盛哲学”,被人们誉为“经营之圣”。《<千法》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0之后推出的一本书。
       《干法》教导我们,首先要爱上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的心态。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当工作进展顺利时,要直率地表达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从现在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更新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
       曾经有一个故事,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
       那60%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需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除了极少数的天才,稍有成就的人都是经过刻苦努力一日一日熬出来的。没有谁可以一蹴而就。如果你也有梦想,也同样有耐心,有意志,也许不一定就出人头地,但一定可以改变,一定比过去更精彩。要坚信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你的人生舞台会更美丽。



(本文所使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以上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平台,必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支持!)


    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设备 / 技术标准 / 企业新闻 / 厂容厂貌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地址:中国 陕西 宝鸡市渭滨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盛路(高新10路)23号
电话:0917-3551297 传真:0917-3907068
邮箱:sxxsti@163.com 陕ICP备16007247号-1

服务热线 /
0917-3551297


  • 关注我们